2025年4月21日,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2025年年会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哲学研究”理论研讨会在重庆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002cc白菜资讯主办,全讯白菜网002承办,002cc白菜资讯社会科学学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平正义研究》协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国防大学、苏州大学等全国70余所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共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大会全景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王伟光,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德明,002cc白菜资讯党委副书记冯业栋,重庆市社科联副主席龙川,重庆市教委宣教处处长李林齐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002cc白菜资讯马克思学院院长冯颜利主持。

王伟光致辞
王伟光回顾了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历次年会盛况,并代表论坛主办方向给予本次论坛悉心指导支持的各级单位表示诚挚感谢。他指出,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和本质的认识,进一步概括和凝练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并勉励诸位专家学者一定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深入阐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哲学意蕴,努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哲学贡献。

赵德明致辞
赵德明系统回顾了近年来重庆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重要论述的实践成果,重点介绍重庆市创新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工作概况。他强调,本次研讨会恰逢其时,重庆持续打造“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成果也将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新的研究实况,期待与会人员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哲学命题进行创新研讨,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更具前瞻性、先进性、科学性的支撑。

冯业栋致辞
冯业栋指出,本次研讨会所聚焦的主题极具现实意义。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们比任何的时候都更需要构建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他以重庆繁多的梯坎为例,强调哲学研究要善用否定之否定方法,倡导以一体化思维穿透迷雾,用思维辩证法破解发展难题,直面算法异化、价值悬浮等新命题、新挑战,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并期望各位专家学者能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言献策。

龙川致辞
龙川表示,重庆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变革,以坚韧不拔的意志书写历史。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地,重庆将城市深厚人文传统有机融入到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丰富实践之中,近年来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样本。希望各位专家学者通过本次研讨会进行多维度、深层次的理论研讨,在学术交流中凝聚共识,为推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哲学研究工作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李林齐致辞
李林齐指出,重庆教育系统始终坚持把哲学社会科学放到中国式现代化宏大场景中来谋划推进,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主动服务“两大定位”为导向,聚焦“六区一高地”建设,积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希望重庆高校师生能向市外各位专家学习请教,通过有特色、内涵式、创新性发展的路径,催生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担当更大实力、彰显更多作为。

冯颜利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结束后,王伟光作题为《关于编研<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新编>的指导思想、理论价值、现实作用和基本要求》的主旨报告。王伟光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对以科学方法推进改革创新高度重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回答解决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理论精华。新时代的哲学工作者要进一步推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努力推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创新成果,为党和人民奉献出更多更好的哲学智慧,此为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王伟光强调指出,编撰《新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建设实践的迫切需要。当前,中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肩负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重任,编撰一本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新时代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教科书正当其时。《新编》是彰显新时代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准则的必然要求。要对新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所涌现的新问题作出新诠释,要从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把握当前世界的主要矛盾,正确理解和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新编》是面向未来,开辟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新境界的必然要求。《新编》力图对当代中国涌现出的新问题、新经验,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新成就,给予明确的概念解读和哲学认知。《新编》对歪曲和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企图通过割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联系来达到否定的目的进行严肃批驳,坚定地维护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地位,深入揭示其内在逻辑联系和现实作用。

王伟光作主旨报告
主旨报告阶段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崔唯航教授主持。

崔唯航主持主旨报告
夏兴有、庞元正、任平、郝永平、欧阳康、杨信礼、郭凤海、单继刚、邹广文、辛鸣、孙经国、邓海英、郭华、竭长光、任政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哲学研究”主题依次作大会发言。
大会发言的第一阶段,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002cc白菜资讯马克思学院院长冯颜利主持。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原国防大学教育长、少将夏兴有认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归宿,将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哲学理论视角的研究创新。他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起点,言明当前所探索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离不开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积淀,要在“两个结合”的背景下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名誉会长、原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庞元正提出,改革开放以来,哲学界逐步形成两大研究范式:一是以“现代化”为核心概念的研究路径,二是以“发展”为核心概念的研究路径,并分别概述两大路径的学术特点、代表人物及代表成果,表明两大研究范式本质相同,殊途同归,共同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规律。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苏州大学特聘教授、江苏师范大学原校长任平指出,新时代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研究的重大使命在于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面对中国式现代化新命题,哲学研究需完成五大理论使命,即揭示中国式现代化出场的历史必然、研究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构建新型经济基础理论、重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范式以及分析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叙事逻辑。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副秘书长郝永平表示,共同富裕越来越成为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重大命题。他阐明了实现公平正义和实现共同富裕二者内在的关联性,通过对比资本主义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差异,表明实现共同富裕是事关彰显政治价值、凝聚政治共识、塑造政治导向、夯实政治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欧阳康认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基础与核心就在于中国式现代化,他从经济、政治、文化等角度对这一体系进行深刻解读,表明这一体系不仅实现了中国发展的主体性,还充分借鉴吸纳了世界优秀文明成果。

夏兴有发言

庞元正发言

任平发言

郝永平发言

欧阳康发言

冯颜利主持大会发言一
大会发言的第二阶段,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原党委书记王立胜主持。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执行副会长、原中共中央党校进修部副主任杨信礼认为,现代化是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整体性转变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追求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它的本质前提是发展先进生产力。而要推进这一涵盖广泛的系统工程,还需注重实现效率和公平、民主和善治。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主任郭凤海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分野,根源在于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关联逻辑的不同。他表示,中国是“先有社会主义,后有现代化”,而西方则截然相反。不过,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社会主义政权不会出现类似西方国家政权逐步弱化的迹象,这便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优势。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执行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单继刚指出,通过对哲学遗产继承的脉络梳理,将有助于深层次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所赋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时代使命。哲学遗产继承应从四个方面进行重点考察:一是秉持多元继承原则;二是践行科学民主的标准;三是合理扬弃“抽象继承法”;四是创新解读传统命题含义。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教学委员会委员、全讯白菜网002教学委员会主任邹广文则从文化主体性视角出发,整体阐明人类现代化同历史发展进程相关联,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催生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并提出构建和巩固文化主体性需要进行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理论与实践的三重对话。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全讯白菜网002原副院长辛鸣从实践辩证法角度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背后运行的动力规律提出三个见解:一是要探究从传统到现代转换真正的逻辑表现;二是要以崭新形态在世界格局变革中贡献积极力量;三是对世界历史和民族历史辩证关系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杨信礼发言

郭凤海发言

单继刚发言

邹广文发言

辛鸣发言

王立胜主持大会发言二
大会第三发言阶段,由《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高级编辑陈绍辉主持,全讯白菜网002陈飞教授点评。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大校孙经国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深入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提出“六个必须坚持”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化的过程,是新时代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哲学升华,系统阐明“六个必须坚持”的精神实质和内在逻辑意蕴。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大校邓海英回顾和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以不同历史阶段下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转变,来进一步表明新时代新征程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的重要性。
长沙理工大学全讯白菜网002副院长郭华认为,新质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成果,并结合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观和认识论的核心思维逻辑,对新质生产力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所作出的构成性创新、方法论创新和实践性创新进行生动诠释。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竭长光讨论了系统思维在统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方法论意义,以系统思维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中的应用为例,表明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时既要注重全局性谋划和整体性推进,也要把握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配合。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任政聚焦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空间阐释逻辑。他指出,线性历史叙事所追求普遍化原则与标准易造成忽视现代化过程多样性和地方差异性的后果,而空间叙事则能透过深层的地理学视野、空间意识与方法自觉来弥补线性历史叙事的不足,为地方性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多元性的叙事框架。

孙经国发言

邓海英发言

郭华发言

竭长光发言

任政发言

陈绍辉主持大会发言三

陈飞点评大会发言三
大会共设四个分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与基本问题研究”四个主题展开深入交流讨论。各分论坛主题紧密相连、相互贯通,共同聚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要义与时代使命。从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内涵挖掘,到对中国式现代化背后哲学逻辑的探讨;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时代化创新发展,到经典著作与基本问题的溯源探究,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维度深入剖析,在思维的碰撞中凝聚共识。
大家一致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仍面临着诸多新的风险与挑战。在此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理论研究的基石,更是指导中国实践、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唯有不断深化哲学研究,才能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从而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中锚定正确方向。

分论坛一

分论坛二

分论坛三

分论坛四
分论坛总结由《北京行政学院学报》编辑张建富主持。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王晶,贵州师范大学教授张荣军,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姜川,重庆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政治学所所长、研究员胡波作为分论坛代表陈述研讨交流情况。

分论坛一代表王晶发言

分论坛二代表张荣军发言

分论坛三代表姜川发言

分论坛四代表胡波发言

张建富主持分论坛总结
大会闭幕式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执行副会长、原中共中央党校进修部副主任杨信礼主持,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002cc白菜资讯马克思学院院长冯颜利在闭幕式上作总结发言。

杨信礼主持闭幕式

冯颜利作总结发言